华南理工大学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,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,努力打造教师人人尽展其才、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。
把牢师德师风建设“方向舵”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、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,不断完善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。召开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暨师德专题教育部署会,着力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“12362”工作体系,即坚持党委统一领导,压实校院(系)两级责任,落实三项引航举措(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、重视教职工理论学习、加强新老教师“传帮带”),建设六大工作机制(宣传教育、考核评价、监督反馈、典型激励、违规惩处、警示教育),推进两条主线建设(“底线”思维与“高线”引领)。出台《华南理工大学教师职业展全过程思想政治与师德表现考察办法(试行)》,落实凡引必审、凡提必审。出台《华南理工大学师生行为准则》《华南理工大学师德师风手册》等,开展“光荣在党50年”庆祝活动,举办优秀老党员风采展,组织全校师德师风宣讲活动,引导教师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。
用好人才评价体系“指挥棒”。实行“一院一策”进人评价,发挥院系主动性,尊重学科差异,深化教师分系列聘用改革,完善评审机制,制定28个院系“一院一策”招聘方案。优化教师晋升晋级综合评价,出台《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补充规定》,建立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,如实行“代表性成果评价”,提高教学考核占比,加大标志性成果计算权重等。健全教师分类分层考核评价,制定《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人员考核评价办法》,完善教学、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。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充分挂钩,建立重能力、重实绩、重贡献的激励机制。建立“兴华人才”分类评价体系,深入实施“兴华学者人才计划”,破除“帽子”与资源直接挂钩的做法,以岗择人、以岗定责、以岗定酬,着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。
跑出人才队伍建设“加速度”。积极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,借鉴国际通行的学术管理体系,在广州国际校区建立“现代书院制+全员导师制”育人体系。发挥“罗格斯-华工海外教育(交流)基地”作用,中外教学管理团队深度合作,推动实现中外师资及教学资源的互动共享。打造聚才引才“强磁场”,坚持“高精尖缺”需求导向,聚焦新工科建设与发展需要,实施“师资倍增计划”,畅通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通道,提高人才待遇。坚持引育并举延揽人才,打造优秀人才“蓄水池”。对于预聘岗位教师,在研究生招生、科研启动、场地、生活保障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,把真正有潜质、有抱负的青年人才选留下来;对长聘岗位教师,建立考核激励机制,确保长聘后仍保持动力、持续发展。
优化人才成长发展“大环境”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,大力培养引进优秀人才,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、当主角,鼓励人才称号获得者与其他高层次人才同台竞技。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,牢固树立“以教师发展为中心”的理念,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,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。修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,简化项目财务报销流程,利用信息手段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、开展“一窗式”办理、推进“一张表”工程,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、静心钻研学术。营造宽松包容学术氛围,校院两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发展,既给青年人才压担子,支持他们参与或牵头重大科研任务,又建立开放的学术体系、良好的容错机制,鼓励教师心无旁骛地开展教学和科研,努力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优越环境。